作伙來去苗栗頭份「憩陶 CHI TAO」!陶鍋烘出溫潤咖啡,紅磚老宅裡享受手沖醇濃香
作伙來去苗栗頭份「憩陶 CHI TAO」!陶鍋烘出溫潤咖啡,紅磚老宅裡享受手沖醇濃香
蘆竹湳的老宅裡,陶烘咖啡店「憩陶 CHI TAO」飄來陣陣醇厚的香氣。曾在景德鎮的陶瓷工廠打拚14年,卜柏誠帶著專業與硬頸精神返鄉創業,將咖啡與手作瓷結合,從陶鍋手炒咖啡的香醇風味起步,用小店連結居民,也用藝術陪伴耕耘故里,邀請大家有閒來憩陶!

撰文/蘆竹湳文化工作室 劉珮君
攝影/鄭曜昌
憩陶 CHI TAO,是一間開設在蘆竹湳古厝聚落的陶烘咖啡店,堅持用自己做的陶鍋和一顆不疾不徐的心,炒出具有手感溫度的咖啡豆,讓生活除了享受,也多些品味。
主理人卜柏誠是土生土長的苗栗孩子,頭份就是他的家鄉,今年38歲的他在職涯的前14年,跟著父親的腳步前往位於中國景德鎮的陶瓷原料工廠工作,從基礎員工開始做起,秉持著堅持的精神、勇於接受挑戰,擔任主管時期手下更管理著近80位員工,乍聽之下是個事業有成的人生階段,但卻在此時毅然決然返鄉創業。讓我們與卜柏誠實際對談,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。

Q.1 當初是什麼樣的契機,讓你萌生返鄉的念頭呢?

我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,也就是大家說的理工人。父親當時與友人合資開設了一間陶瓷原料工廠,也因為這樣的機緣巧合,有理工背景的我在義務役退伍後,就跟著父親的腳步踏入了工廠,結合自己的機械專長,從一位小小的基層員工做起。
「沒關係啦!他什麼都不懂,你不用給他薪水。」我父親是這樣說的,那時輕飄飄的一句話,讓我過了將近半年沒有領薪水的日子,我想著自己剛出社會,需要磨練,也相信自己的能力,就沒多想,卯起來打拚,吃苦當作吃補,過起了以工廠為家的生活,或許這也是我身為客家孩子,從長輩身上學到的「硬頸」精神。
在工廠做了快10年,工廠就像是我的第二個家,不斷的趕產量、研究文獻、編寫程式、調整配方,我永遠比同事早上班、晚下班。在基礎技術學會之後,我被轉調到研發部門,鑽研陶瓷材料的挑選製作和泥料、釉料的調製配方,以提升工廠的市場競爭力。在長期拚搏下,再加上身為管理者本身高壓的工作責任,有次因為壓力及睡眠問題,罹患了帶狀皰疹而回到台灣。休養的期間,反而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,是要留在工廠工作,或是乾脆轉換跑道,配合自己的專長、資源與喜好,另謀出路。
Q.2 你為什麼會選擇開一間咖啡店呢?
品茶和咖啡是我在工作期間養成的愛好,在機緣下,我某次到訪朋友的咖啡廳,意外發現他們使用了陶鍋烘炒而成的咖啡豆,沖出來的單品咖啡意外的口感相當溫和,層次感充足。
朋友說,因為豆子含有水分,陶鍋先熱鍋再炒豆容易炸裂,因此必須在冷鍋時就放豆子,手炒烘乾水分後,再升溫炒出成品,需時40至50分鐘,但烘豆機只需要10分鐘就能完成,時間成本上有相當大的差距。我當時就想,既然先熱鍋再放豆子會導致陶鍋炸裂,或許能針對「耐熱」這一點來解決,接著經過多次實驗,開發出可耐高溫的陶鍋。
有成就感之餘,我轉念一想,既然有了炒豆工具,對咖啡的喜好也頗有心得,不如就開間咖啡店好了!或許是緣分,我最終因為喜歡老宅,來到了蘆竹湳,最後也落腳在這裡。
